时间:2022-08-26 18:01:01 | 浏览:6926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巨潮WAVE,作者|老鱼儿,编辑 | 王方玉
无人机近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很多产品不同的是,并非是因为什么新款发布或者配置升级,而是因为在乌克兰上空成批飞翔,用作监控和拍摄使用,成了正经上了战场的“军工产品”。
但在更多地方,无人机作为一个通用工具,仍在不断探索使用场景,以及探索安全规范化使用的过程中。
2021年,是无人机与资本市场密切接触的一年。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这是其应用变得更加广泛的表现。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国无人机行业融资金额超过百亿元人民币,融资千万元以上的无人机企业超过20家,其中,融资过亿的企业超过10家。
IPO方面,2021年11月22日,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科创板IPO获得受理;2021年9月23日,上交所正式受理了中航无人机的科创板上市申请。
无人机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配合与支持。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曾明确提到:大力开发市场需求大的民用直升机、多用途飞机、特种飞机和工业级无人机。
2021年7月18日,国家民航局发布消息,湖南成为我国首个全域低空飞行试点省份,为全国低空开放提供理论依据。
中国无人机市场由此突飞猛进。2022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报告中提到:2021年无人机企业达1.27万家,实名登记无人机约83万架,飞行时间达到千万小时量级。
被各方期待的工业级无人机市场处在爆发前夜。根据 Frost&Sullivan 数据,2019 年我国工业级无人机市场规模达到151.79 亿元,预计到 2024 年,工业级无人机市场规模约1500亿元,其中农林植保约318亿元,警用安防市场约为 200亿元,电力巡检约为 200 亿元,快递物流约 255 亿元,地理测绘约 448亿元。
一片蜂拥之下,无人机要起飞了吗?
政策的不友好也逐渐显现
时至今日,大多数人接触最多的无人机还是大疆的航拍无人机,一方面是由于大疆产品线以to C为主,更贴近普通消费者。
另一方面,虽然工业级无人机有着更加广泛的下游应用(包含农业植保、警用安防、地理测绘、电力巡检、空中快递等),但其当前的市场规模显著低于消费级无人机,下游应用场景仍需培育。
民用无人机主要分为消费级无人机和工业级无人机两种。Frost&Sullivan 的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消费级无人机、工业级无人机的市场规模分别为 283.33 亿元、151.79 亿元。工业级无人机的市场规模远小于消费级无人机,仅占市场的34.88%。
究其原因,工业无人机最被看好的几个应用领域——农业植保、地理测绘、空中快递、消防救援及空中飞行器等,目前均有难以克服的窘境。如农业植保方面,虽然我们拥有20.2亿亩农地,但目前由于飞手不足、售后服务培训落后、无人机农药喷洒标准待确定等等问题,都导致了行业至今难以大规模推进。
再比如在被人寄予厚望的空中快递领域,由于低空政策未全面开放,配送物品种类、重量体积受限。无人机动力及人工更换电池,噪音、公众隐私等等问题如果不解决,实现空中物流常态化运营就只是梦想。
即便已经获得FAA批准已经运行了两年的亚马逊Prime Air,服务前期也是有限制条件:集中在人口密度较低的地区,且包裹的重量将控制在约2.3kg以下。
亚马逊PrimeAir是比较接近实际应用的快递无人机
此外,安全问题永远是终端普通消费者关注的首要。2022年2月15日晚,福州在闽江边举办了一场大型无人机表演,但无人机刚飞到空中十几秒,就有不少无人机失控坠落。所幸没有砸到观众。
2021年,36氪曾经报道,东北地区许多农民购买过极飞科技的P80无人机,发生掉落、甚至是炸机等问题。这些都让人们对无人机产生了“飞在天上的不定时炸弹”的标签印象。
政策的不友好也逐渐显现。随着无人机的数量和飞行量的增多,根据无人机市场暴露出的一些问题,相关法规陆续开始打补丁,各种限制政策逐渐出台。
去年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交通运输“十四五”立法规划》,明确将制定《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山东、川渝等地针对高铁两侧禁飞无人机定制管理条例等等。民用无人机行业逐步走向强监管的阶段,政策越多,意味着难度越大。
政策限制下,很多无人机只能用来作景区表演。
另外,不同于消费级无人机可以轻松上手,工业级无人机需要有专门的驾驶员,这部分人才目前较为稀缺,从而限制了行业的发展。
随着无人机跨越式的发展,对无人机驾驶员的需求日益增加,但能熟练操纵无人机的专业人才并未呈现出同步增加。且目前国内大多数无人机培训均停留在无人机驾驶技术的初级层面,造成很多人在取得驾驶证后却无法成为真正的行业作业飞手。
市场拓展与产品销售,是工业级无人机企业要应对的关键挑战
仅百亿级的市场规模,分散的下游应用领域,这样的行业特性决定了工业级无人机市场留给玩家们的空间比较有限。目前行业内的几个头部玩家纵横股份、观典防务、极飞科技等营收规模均在10亿元以下,很难再容下更多大号选手入场。
且由于无人机属于新兴行业,研发投入需求大。如今“低垂果实区”的竞争已经激烈,即便是头部企业也大多面临亏损。
比如,在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这一细分品类中以53.8%的市占率排名第一的纵横股份,自2021年三季报开始营收和净利润就双双大幅下降。业绩快报显示,2021年纵横股份亏损2021.77万元。
早已上市的亿航智能表现也不好。财报显示,2021年亿航智能营收为5680.7万元;毛利润为3603万元,净利润-3.14亿元。其中,四季度营收同比跌84.06%,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14.34%。
亿航的无人机产品市场遇冷
正在冲刺科创板IPO的极飞科技处境同样尴尬。2018-2020年,其净利润持续为负值,分别为-689.40万元、-3960.55万元 、-5983.23万元,亏损金额逐步扩大。
深究这些头部玩家们亏损的原因,研发等费用投入增加及难以打开市场是两大关键的影响因素。
无人机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产品的升级迭代速度较快,相关技术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如果企业技术和产品升级迭代的进度无法适应行业发展水平或难以满足下游客户的需要,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将大大削弱。因此,研发成了各个公司都不敢“抠门”的钱。
如极飞科技2018年-2021年上半年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 4884.82 万元、6947.43 万元、9735.84 万元和 8130.71 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 15.18%、 19.49%、18.36%和 17.35%。纵横股份近几年的研发费用率也普遍在10%左右,远高于国家对于高新科技企业研发费用率的认定标准。
研发并非一本万利的投资,高研发并不一定带来高回报,尤其无人机行业本身就具有研发投入高、周期长的特点。如果在研发过程中关键技术未能突破、性能指标未达预期或者研发出的产品未能得到市场认可,这些研发投入就只能在遥远的未来才能转换为科研成果,甚至彻底成为沉没成本。
研发是无人机相关企业的重要投入方面
市场拓展与产品销售也是工业级无人机企业要应对的关键挑战。
由于尚处于产业化的起步阶段,工业级无人机在很多细分领域还处于市场培育期,很难快速打开,因此玩家们需要投入不少资源用于“教育市场”。如极飞科技就在招股书中指出,自2018年以来,极飞科技新产品线仍处于市场推广阶段且销售规模效应尚未体现。
针对一些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厂商还需要专门为其定制产品或设计方案,这也提高了销售的成本。如纵横股份就在投资者交流会上指出,其派设了直销人员团队覆盖国内每个省市,负责重大项目的市场对接、产品方案设计、定制开发等。
市场发展受限是产业处于起步阶段的惯常问题,但如果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企业的研发与商业化也就无法实现正常的循环,长此以往将会对行业造成伤害。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在下游领域的应用正在不断被打开,一个个新场景正在不断落地。
2022年4月,上海防疫管控升级,在封控期间,顺丰无人机一架架穿梭在城市上空,为急需物资的配送增添运力,满足居民们的生活所需...顺丰无人机在经过将近10年的研发之后,终于开始在实际业务中崭露头角。
Frost & Sullivan预测,2020-2024年全球工业级无人机市场将保持高增速,复合年均增长率将从2015-2019年的50.62%增长至56.43%。
但截至目前,更多数无人机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具备一定规模之后,都不可避免地被政策、技术等因素限制住了脚步。
整体上看,无人机的发展空间越向后扩延越是广阔——就像在乌克兰上空的军事作用一样,这也是资本对其期待所在。但哪一个细分市场的培育都需要昂贵的时间成本,这对于大多数成长型企业来说都是磨炼与考验。
大疆新品又双叒来了!最近大疆发新品的节奏真的可以用 “ 接二连三 ” 来形容,先是发布了自家首款摄影机 DJI Ronin 4D:紧接着还没过几天,它就又发布了一款长得 “ 不像运动相机 ” 的模块化运动相机 DJI Action 2:而在
自从我国意识到无人机的重要性并且开始发展无人机以来,我国的无人机技术一直都在高速的发展着,尤其是近些年来因为技术的进步,国力的提升,我国国产无人机发展速度极快,在性能上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准。目前我国各类型民用或者军用无人机都在高速发展,。
我是原呵呵,点点关注吧,更多精彩内容等着您现在的航拍无人机越来越平民化,如果你喜欢无人机的话,那么你来对地方了。我探索了许多无人机,来让我们看一下最适合您的最佳产品。DJI
时隔两年,大疆相继推出了跟哈苏合体的 Mavic 2 系列,还有可在室内飞行的 Mavic Mini,唯独 Mavic Air 一直没有更新。本文作者为众测用户 @TAN,首发于糖纸众测。4 月底,我们终于等来了 Mavic Air 的升级。
11月11日,尼日利亚空军代表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多张其在成飞参观即将交付尼空军的翼龙2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的照片,证实了之前尼日利亚空军即将引进翼龙无人机的传言。而从照片来看,尼日利亚引进的翼龙2至少有两架,因为出现了NAF 141和NAF。
【手机中国早报】8月26日,手机中国注意到,在苹果新机还未正式发布的时候,就有爆料人士放出了iPhone 14 Pro这款手机的机模。8月25日晚,大疆举行新品发布会,带来了大疆DJI Avata无人机,这款无人机单机售价3499元。
在屡次三番制裁华为之后,美国方面将矛头对准了中国千亿独角兽——大疆。3月12日,有消息称,美国设计软件企业Figma封禁大疆等被美国制裁公司的账号。3月12日晚间,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记者从大疆员工处确认了Figm
最新泄漏信息表明,大疆(DJI)正在开发全新的 FPV(第一人称视角沉浸式)无人机,允许用户在其室内飞行。可靠的线报提供者 @DealsDrone 和@OsitaLV 提供了关于一架更小、更紧凑的无人机的泄露图片和细节,这架无人机可能会在。
无人机行业应用听得比较多的应该就是航拍和送快递,但你可能不知道,无人机老大——大疆在农业方面同样玩出了新高度。12月21号,大疆创新在深圳举行发布会,并一口气发布了一系列农业应用无人机,分别有:MG-1SAdvanced、MG-1P、MG-。